常州市武进区湟里初级中学
图 书 馆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初级中学 >专题列表 > 图 书 馆 > 课程资源 > 体验读书

读书的感受与思考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佚名  发布时间:2015-12-08  浏览次数:

2015-4-26 10:41:44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作者:韦正业

原标题:读书的感受与思考

  读书,是一个大多数人熟悉的名词,从远古文明到现代文明乃至未来文明都与读书习习相关。一个历史时代的读书风气,读书风尚关系这个历史朝代的强盛与哀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阅读书面、阅读量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国运兴哀与成败,一个人的读书学习能力决定着其自身实力与能力,影响其自身的前途和命运。由此可见,学习与读书显得极为重要。

  古今中外,各路诸侯,各位仁人志士对读书都有十分精辟的论述。笔者认为,读书是一个慢工细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是一条不可间断和冲断的链条的规律。根据读书实践上看,可以把读书概括为:学习、吸收、消化、总结、沉淀、提升(升华)与应用等7个步骤。只有如此,才能算得上真学,真懂,真用,活学活用。

  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高见 ,值得借鉴与崇尚

  从以下古今中外各路精英、政坛巨星、文学巨匠、学界泰斗对读书的精辟高见来看,读书终归起来,仍是人类、人生第一要事,这点应无异议,应以终身体验、感悟和品会。

  培根说过,读书使人渊博,辩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精细;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补读书之不足。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高尔基的读书高见,也非常深邃与广阔。他说,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有文化的人,读书是高尚的享受,我重视读书,它是我一种宝贵的习惯;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兽性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书籍为理智和心灵插上了翅膀。

  马克思说过,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列宁也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孔子的读书之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毛主席的读书名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采取这种态度;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采取这种态度;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014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要求:领导干部“少一点应酬,多用一些时间静心读书、静心思考”。3个月之前的2月7日,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坦言,“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并列举了多项读书的好处,“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从上述古今中外的政坛英豪、文坛巨匠、学界泰斗对读书的深思卓见,可谓博大精深,思想深刻,眼界高远,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极强。作为后人,应该尊重历史,景仰圣人,敬佩高人,崇尚学问,热心读书,从中受益与感悟。把读书作为人生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在自觉和终生追求,把终身读书学习成为一种良好的人生习惯。

  二、我辈读书要思考,博采众长下功夫,为我所读、为我所悟、为我所用乃真读

  按笔者辈分而论,虽然从小生在农村,生活艰苦,学习条件受限,无法享受公平教育的待遇。但不管怎么说,已是幸运一代人之一了。一是避开战争,二是年幼避开“文革”锋芒,三是遇上恢复高考,国家包分配工作。改革开放后正遇青春年少,意志风发,风华正茂,从九十年代至今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顶梁柱和中流砥柱。应该说,我们这一代人解决了人生三件大事:读书、就业和发展的舞台。我辈之后的“高、富、帅”幸运族们,更是如虎添翼,生活待遇更优厚,工作条件更良好,发展舞台更宽广。现代的新生代和未来的新一代更不用多说,应该好事多多,一派美好。

  总之,不管过来人,现在人还是未来人,无一不与读书学习息息相关。读书挽救了前代人,成就了当代人,铸就未来人。所以,我们都应好好地看待,对待,期待学习问题了,应把学习问题当成永恒的主题,只有这样人类才生生不息良性发展,中华民族才能蒸蒸日上,我们的每一个人才能全面发展。

  (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把读书作为生命与人生的第一追求。

  下苦功解决读书的阅读量与量的问题。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万卷,说明阅读量的重要作用。阅读犹如大河蓄水,水大时可载千百吨巨轮,万载千万吨货物。反之,如果水少了,过不了大船,承不重物,甚至是蚂蚁可以过河,成不了大事。人的读书均亦如此,如果平时不重视,不下苦功阅读,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将会竹篮打水一场空,一无所得,腹中无物,空空如也,人生一事无成。有的甚至沦落为小事不愿做,大事干不来的等闲之辈。如此一来,真实地应验了陆游所言的“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先见之明。

  对于读书,我们更应该向老一代伟大的革命家毛主席学习。他之所以成为一位历史伟人,时代的巨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爱读书,会读书。“知识就是力量”,在他身上得到了最为真实的体现。他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无论在风华正茂的学生时代,或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或是日理万机的建设时期,他总是如饥似渴地寻求新知,孜孜不倦地勤奋读书。即使病魔缠身,躺在病榻上,他仍以惊人的毅力,坚持读书,自己读不了,他还要人家给他念书,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书,陪伴他走完了伟大而不平凡的一生。

  说到这里,的确让人自愧不如,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并不在高位与尊位,远没有达到胸怀天下,日夜操劳的名门要员,如果有壮志雄心,有求知渴望的话,至少可以读很多书。但从实际情况看,我们的读书量远远不够。

  其次是解决阅读涉及领域问题,也是阅读面的问题。读书面太窄,犹如大桥堵车。热点时段,像南宁这样的城市,到2014年底止,汽车保有量165万台,其中小汽车65万台。假如65万台小车每天都要通往邕江旧桥一次,按双向两车道,每3分钟能过4辆车计,至少也要花338.5天时间,这样算未必很科学,但至少是大堵很多很多天。现在的南宁,来回过邕江总体算是便捷的,这得益多架桥修路而得益。我们人也一样,如果具有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工作起来就更得心应手了。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只学个一个专业,两到三个专业也有,但为数不多,寥寥无几。

  就像县级领导干部,工作上一要学习政策,研究政策,制订政策;二是要依法行政;三是要领导经济工作。这就需要领导者具有文字写作水平,法律和经济学基础知识。但从实际情况看,具备多专业,综合性都具备的多面手并不多,可谓大感特感人才难得。

  说到此,又不得不说到毛主席了。他一生读书量大、面广,可谓博览群书。从中到外,从古到今,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马列著作到西方名著,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学、史学、科技、宗教、外语等,都有涉猎,并有浓厚的兴趣。他究竟读过多少书,无法精确统计。仅在中南海的“菊香书屋”,收藏有他经常阅读、浏览的书籍就达几万卷。要比起来,真让人汗颜……这样的读书精神,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更值得我们终身学习,终身追求。

  (二)认真解决读书的吸收与消化问题,不能读死书。

  吸收与消化,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记得和懂得两个问题。读书有简览、浏览、细读,有通读、细读、深读,有简思、细思、深思之分。下的功夫不同,收效就大为不同。

  那么什么记得和什么懂得的问题呢?简而言之,仅从文学的角度讲,主要巨著、主要篇目、主要作者、主要名言至理要记住。懂得,就是指真正理解其含义和涵义。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假如你背了,就算记得了。假如你懂得是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并理解了,就算懂得了。 如:丹青,指笔墨,指书写,记载等。汗青,指口碑,功绩,历史贡献,也是说把功德写在历史功册上之意。

  《过零丁洋》

  文天祥(南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艰苦的生活经历是从读书、做官开始的,以薄弱的兵力与元军苦战了四年。大宋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一生时起时落,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去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上慨叹孤苦零丁。自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留下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

  所以说,读书读书,一要读,二要写,不仅要记得而且还要懂得,做到滚瓜烂熟,真正融会贯通。现实社会,的确有部分人心急气躁,急于求成,一个晚上看很多书,甚至说有人一个夜晚读完一本名著。笔者认为,这样做虽然没大错,但于人于事无益,应该说这就犯漫无边际,毛毛躁躁,有量无质的毛病,既累了自己,也败及文风。应该下功夫真读,真记,真懂。

  (三)注意总结提升,把读书的沉淀升华作为理论来武装,充分发挥读书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现在可以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随意开口成文章。要做到满腹经纶,浑身充满智慧,说来容易做到难。如果没有积累,没有沉淀就没有精华,没闪光点;没有精华,没有经(精)典,没有闪光点又哪来升华?

  可谓“升华”?就是指学习力、吸收力、消化力、总结力、提升力的总概括,是学习成果的综合表现,是一种无比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升华的表现形式,常常表现为: 一是国之要(当然指国家领导人层面)出思想(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 二是一省之主出战略(如广西“双核驱动”战略); 三是一市之长出思路(如“五个百色”建设) ;四是一县之长出措施(如田林的打造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等); 五是一乡之长出办法(如工作量化办法)。

  总之,通过读书学习,通过学习,吸收与消化,通过不断沉淀与提升,从领导干部层面而言,让各级领导干部都能谋全局,出主意,理思路,定目标,下任务,建机制,抓落实,求实效,出成果,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只有这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才能真正做到出思想、出战略、出思路、出措施、出办法,行使其神圣的使命,承担其艰巨的任务;同时,让其他领域的精英,各显神通,有所作为,贡献社会,造福社会。

  三、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读书,从学文解字来看,一是读出声音,二是书写。学习,也从学文解字来讲,一是学(进入问题),二是反重练习。复习,又从学文解字继续讲,一是反复学的过程,二是多次进行练习。就是古人所讲的“温故而知新”,巩固好学习成果。知行合一,简单说,读书所得到的知识,要投入实践,进行应用。或者叫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用合一,学以致用,让理论指导好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学习就应该应用,让学习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

  在现实工作中,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走出读书的传统误区。不能让读书习惯为读在嘴上,写在文章上,挂在墙上的传统陋习,不能让读死书继续延续和影响。要求我们既要学到真才实学,把真才实学用实用到工作上,实践上。让读书学习成果融化到思想上,上升到战略上,体现在思路上,定格在措施上,展现在办法上,实现在实际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变化发展上,形成最现实的推动力和生产力。

  2、时代不断进步,事业在不断发展,实践在不断变化,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及时调整跟进,及时更新知识与技能。按照古人所讲的那样,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坚持更新学习,做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通过更新知识,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本领,不断适应新变化,服务新事物,促进新发展,避免本领恐慌提前到来而被新时代、新形势所淘汰和抛弃。

  3、读书学习、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强化作风建设,让读书产生从认识到感悟,从感悟到觉悟,从觉悟到政治上的完全觉醒,自觉讲政治,讲责任,讲落实,用实际行动领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真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以硬的实力展现,以硬的作风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贡献聪明才智,干一行爱一行,干成一行,干好一行,行行出状元,门门出亮点,四处能发光。

  总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要我们真学,实学,活学活用,就能产生和收获从学习、吸收、消化、总结、沉淀、提升和升华的读书全部美好过程与泛舟书海的快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文作者韦正业为广西田林县委书记)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