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湟里初级中学
图 书 馆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初级中学 >专题列表 > 图 书 馆 > 读书百科 > 读书史话

读书史话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佚名  发布时间:2015-12-08  浏览次数:
2015年04月19日08:45 作者:周瑞林

  书是我一生最重要的伴侣,读书是我一生最钟情的事。

  记得小学时候,我最爱读的书是一本《中国民间故事集》,随着时光的流逝,那本早已被我翻破的集子现已尸骨无存、不知去向。但,那里边的故事,至今大多仍依然在目。记得有一则《阿凡提的故事》,说的是聪明的阿凡提怎样多次戏弄老爷的故事。还有一则是《打火匣的故事》,打一下出来一只狗、打两下出来两只狗,每出来一只狗,都会替人办一件事,怪有趣的。《金丝鸟》中会讲故事的小金丝鸟为主人所讲的忠诚的狗、猫、鸟替人办了好事却屡被误解三个使人扼腕的故事总让人叹息声声。另外,特别喜欢看“小花书”——后来才知道那是连环画,外婆不识字,戴着一副老花镜,却也爱看,但她看的多半是画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看不大懂,常叫我念给她听。我和她都常为那“小花书”中迷人的故事情节和精美的线条画面和构图所迷倒。至今我都还保存着几十本残旧的“小花书”,舍不得丢弃。

  上初中了,开始读中国四大名著,但《红楼梦》却总是读不下去的,似乎大观园和潇湘馆的事我还不太懂,而《西游记》中孙行者与唐长老取经的故事却很吸引人,《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与诸葛亮的空城计我也十分喜爱,特别是《水浒》所讲的梁山上一百单八将的故事与形象更是让我爱不释手、读了又读,看了又看。初中快毕业时,得了本《唐吉诃德》,300万字的巨著,我一个假期就读完了。第一次读外国小说,心象长了翅膀,整个假期,心都在唐吉诃德手中的长矛、盾牌和那风车之上飞翔。不过,当时我到一点也不觉得唐吉诃德有什么荒唐可笑之处,反到觉得他是一位敢于弄险的英雄。至于他身边的那个叫桑丘的老老实实的矮小随从,反到有些滑稽可笑。这本风靡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西班牙“骑士文学”经典巨著确实有着巨大的精神能量。

  再后来,“上山下乡”后,时间多了,看的书也多了起来,古今中外,只要弄得到的都看。但,当时世面上真正的好书是封杀的,很不容易得到一本。好在父亲有一个大大的楠木箱,里面尽是好书。可父亲告诫我,这些书只能悄悄的看,不许人其他人知道。我就一星期回家一趟,悄悄带上几本到乡下读。中国古典的除四大名著外,什么《老残游记》、《荡寇志》、《三言两拍》等,国外的有什么《战争与和平》、《艰难历程》、《安娜卡列丽娜》、《红与黑》、《巴黎圣母院》等等。其间,最让我感动的竟是高尔基的自传小说《我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记得他在《在人间》中叙述了少年阿遼沙失去外祖母后流浪到一艘船上,常常受到船员们的欺侮,心中很是同情。特别令人感动的是他得到了船上一名貌似粗鲁、实则心底善良的大胡子厨师的关照和保护。书中有段细节描写特别让人感动:在夜里,作者到大厨师的房间,给他读书的情境至今仍难忘,大厨师常常会因书中的感人故事而落泪,原来这大胡子厨师是一位外貌凶狠、粗鲁而内心却善良、细腻的好人。这让我常常想起我给外婆读小“花书”时的情景,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书籍的真正魅力——原来真正善良、慈爱的人都是喜欢读书的,反过来,是不是读书多了的人就一定会善良呢?我不知道。

  知青岁月是难熬的,特别是在夜晚,白天劳动还过得去,一到晚上,诺大的一间空屋,十七、八岁,孑然一身,好不孤独。幸好,还有书为伴。豆粒大的煤油灯下,我常常沉浸在巴尔扎克对葛朗台的精彩描写中,陶醉在莎士比亚的戏剧里,激动于普希金的华丽诗句中。当然,“文革”中有很多革命性很强的“样板”书,也是要读的,但大多印象不深,只有几本抗日小说如《战斗在呼沱河上》、《烈火金刚》、《铜墙铁壁》及侦破小说《插翅难飞》等,给人较深的印象。

  后来我有幸成为了一名“工农兵学员”,学了两年,就毕业分配到中学教书。可能是与职业需要相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散文读了不少。很快,改革开放了,读书就容易些了。这期间,购买书籍成了我的一大乐趣。记得最先读的是贺敬之的《中国的十月》、李瑛的《一月的哀思》、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等怀念周总理的诗歌,最先买的书是刚获得解放的禁书《第二次握手》,归国知识分子丁洁琼的坎坷人生故事实在令人感动,反复读了三次,最大的感受是人性终于有了春天。李发模的《呼声》在中央电台播出之后,我进了若干个新华书店才买到一本,当时,并不知道这首爱情叙事诗有多高的文学成就和地位,只是因其爱情男女主角敢于冲破禁锢人们已久的“血统论”而引发了强烈的心灵撞击,以致于爱不释手。以后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通俗文学”不断面世。奇怪的是,我竟然对破案文学有了一大爱好,一本《福尔摩斯》,竟让我神魂颠倒,如醉如痴。《血字的研究》、《巴斯克维尔的猎犬》、《恐怖谷》……精瘦、干练,嘴里叼着大烟斗,一双隼一样的眼睛,无所不能的大侦探福尔摩斯常令我崇拜得五体投地,做事细致、可靠的华生医生也确实是一位好助手。我常想,中国有没有神奇的福尔摩斯呢?

  读书期间,我对法国仲马父子的作品情有独钟。特别是小仲马的《茶花女》,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惨命运让人心灵刺痛。玛格丽特原来是一个贫穷的农村姑娘,当她到巴黎谋生,不幸陷入火坑,做了妓女。后遇上心爱之人阿尔芒,她决心改变自己,变卖财物,与心爱之人移居乡村过正常女人的生活。但阿尔芒的父亲粉碎了她的这一梦想,她不得不与阿尔芒分离,还多次受到不明真相的阿尔芒的侮辱。最终,她在痛苦、贫困与疾病中怀着极度悲愤的心情离开了人间。这一“把美丽的花瓶打碎了给人看”的悲剧效果确实让人心灵震撼,记得当时我是带着泪水一口气读完的。我觉得,《茶花女》,就是中国的《西厢记》、《牡丹亭》、《杜十娘》。后来又读了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美丽、聪慧的玛丽娅和外貌丑陋、心地善良的撞钟人的故事同样的感人至深。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也给了我心灵强烈的撞击。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种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我读了很多。现在还记得有长篇小说《李自成》、《芙蓉镇》、《蹉跎岁月》、《沉重的翅膀》、《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篇小说《大墙下的红玉兰》、《人到中年》、《爬满青藤的木屋》、《人生》、《美食家》,短篇小说《班主任》、《陈奂生上城》、《种包谷的老人》、《乡场上》,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中国三大村》,纪实小说《北京人》、《公共汽车咏叹调》、武侠小说《萍踪侠影》、《天龙八部》及《山凹上的中国》、《丑陋的中国人》,还有苏联小说《这儿的黎明静悄悄》等等。记得我当时最喜欢订阅的杂志主要有《十月》、《当代》、《人民文学》、《今古传奇》、《解放军文艺》、《钟山》、《收获》、《中篇小说选》、报纸主要是《文摘》、《中国剪报》等等,这些大型文学刊物和报纸成了我近30年阅读的主要书籍,也是我重要的精神食粮。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迁,书越读越多、也越来越杂。从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戏剧之类所谓“正宗”文艺作品到各类杂谈、文论再到各类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杂志, 从《宋氏三姐妹》、《厚黑学》、《圣经》到地摊上的《增广贤文》、《百家姓》、《千字文》、《老黄历》等等,啥都读。书看得泛了、散了,记得住的也少了。

  后来从政了,因工作的需要和环境的改变,文学类的书籍渐渐接触少了些,却对一些文史类和政论性的书刊产生了兴趣。工作之余,翻翻《炎黄春秋》、《文史天地》、《党员文摘》、《秘书》、《保密工作》、《当代贵州》、《遵义》等等,发现其中不乏优秀文章,其立论之高远、观点之肇肯、论述之鞭辟、文字之严谨、用词之精准、逻辑之缜密、构思之精妙、裁剪之得当、行文之畅达等等常常令人感慨不已,有的文章还使人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优秀的政论文章如同一道道文化大餐,同样能给人极大的精神享受。

  过了知天命的岁月,早已进入了信息“爆炸”时代,网上要看要读的东西太多了,而“大块头”的书却读得更少了。却渐渐对中国古诗词有了兴趣。虽然以前也经常读,但那种计法与其说是“读诗”不如说是“背诗”,对古诗词的理解不深,而到了一定的年龄再来读古诗词,才叫“赏诗”。

  读古诗词,自然首先得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读起,风、雅、颂,诗300慢慢读来,还是觉得其爱情诗和讽喻诗好,主题鲜明、意思明了,情感强烈、表达流畅。后读了郭沫若的《屈原赋今译》,算是对中国第一署名诗人及作品有了一个大致了解。其诗原作难读,很多字词离我们太久太久,犹如要砸开一个“铁核桃”取其肉吃一般艰难。好在,郭沫若先生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作了一个翻译。除《离骚》外,我很喜欢《天问》、《九章》、《九歌》等,特别是《天问》中,诗人以独特的眼光和丰富的极强的想像力对一切未知世界发出了诸多疑问,有很多东西到今天也无解,令人钦佩不已。

  《观沧海》、《燕歌行》、《白马篇》、《悲愤诗》让人领略了“建安风骨”的豪放、沧桑、深刻的魅力。

  读唐诗宋词,就如同一个酒仙一不小心闯进了一处大酒藏,先是那浓浓的酒香已把你醉得飘飘欲仙了。满屋的诗情画意,再慢慢细品,享用一生都还富余。“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是有一定道理的,假如你真正“熟读”了唐诗宋词三百首,你至少是一个“懂诗”的人。从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磅礴气势到“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洒脱;从杜甫“安得大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宏伟希冀到对“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的忧虑;从孟浩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到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山水情韵;从白乐天“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悲愤、惋惜、深情到东坡居士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磅礴、豪迈;从陆游的“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的离愁、怅恨到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孤寂、哀惋……情随诗意,一路走来,你便是一名诗词王国的导游了。

  一个人一生是有限的,而读书的时间并不是很多的,倘若能静下心来,细细的品读几本有意义、有情致的书,读几篇振聋发聩的文章那是更难的,然而,却又是必须的。如能在书海里尽情畅游一番,那将是人生何等的快乐!

  书如长河,人就是其中追逐浪花的鳞鳞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