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湟里初级中学
绿色学校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初级中学 >专题列表 > 绿色学校 > 组织管理 > 计划总结

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备课上课要求与建议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金文华  发布时间:2008-07-06  浏览次数:

 

当由于人为的乱伐森林而造成的水土流失所引发的一次次洪水,肆虐的冲毁了我们的家园;当由于人们的破坏而造成草原逐渐沙化时,慢慢风沙也肆无忌惮地入侵我们的城市,世人逐渐觉醒了,终于提出了地球是我家,环境保护靠大家这一强有力的富有时代意义的口号。保护环境也从此成了公众所关注的热点,随之是科普学家和环保工作者的热心奔走,与政府等有关部门一起制定行之有效的环保措施,呼吁公众自觉地参与到环境保护的活动中来。这时更有有识之士提出:环境教育,从娃娃抓起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这更让人看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我校环境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我校常州市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开展单列环境课与渗透环境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现将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指导建议印发给你们,希望各部门、各学科教师认真学习,不断提高渗透环境教育的能力。[NextPage]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建议

    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关键,是教师观念的改变和认识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应自觉加强教学内容与环境教育之间的联系,从正面引导,激发学生对环保内容思考的积极性与参与能力。

    在课文教学和语文训练中渗透有关教育,不主次颠倒、喧宾夺主,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文道统一的原则,熏陶渐染,潜移默化。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及教学条件选择课文,注意多种教学方式的应用。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积极体验,互相交流,引发学生提出具有批判性的问题并做出独立判断。

    根据语文学科特点,渗透环境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

    1、大量的应该是附加、扩展的方式。备课时,在原有训练或学习重点中,自然加上有关环境教育的要求。

    2、还可以采用活动、讨论的方式,观看有关影视,讨论课文中的不符合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语文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经常关注影视和报刊等媒体中的有关内容,发现合适的作品或文章就想方设法用到教学和训练中。[NextPage]

 

二、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建议

    数学学科中,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能否很好地渗透进行,关键取决于教师。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具备环境教育的责任感和意识,对教材中出现的环境教育的内容有足够的重视,在讲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能适当展开、渗透进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析、解决有关环境问题的技能,树立环境意识和责任感,并能用数学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环境问题,这样才能达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要求。

    要加强数学的应用,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其中也隐含着环境教育的内容。现在,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人们也越来越强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可将环境教育作为数学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数学应用的一个方面加以体现。

在教材中,涉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结合点很多,内容也涉及到许多方面。在选择例题、习题时,可适当参考环境状况公报等公布的一些统计数据,结合数学知识编制一些体现时代性的问题。如目前一些日益突出的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白色污染等问题。再有,教师也可以适当增加操作性强的题材,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收集素材,整理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问题的学习,学生既掌握了数学知识,又发展了数学能力,同时还潜在地受到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NextPage]

 

三、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建议

    1、注重环境意识渗透

    英语与地理、化学、生物等可直接进行环境教育的学科不同,它首先是一门语言课,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是其第一位的目标。因此,环境教育更多的是通过学科渗透来进行。学生通过学习不同体裁的文章(民间故事、历史传说、诗歌、小说、传记、日记等)来获取有关环境问题的体验、意识和责任感,增进对创造和保持一个可持续的环境所需条件的基本理解,培养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心,及参加环境保护活动的积极性,并澄清有关环境问题的价值观念。

    2、加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仅接受阅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而且还要对所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探讨,克服偏见,提出个人的建议并付之行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发表他们自己的观点,而不要事先划定禁区。

    3、采取多种活动方法

    环境教育的目标包括意识、理解、技能、价值观和态度五个方面的内容。而要对学生进行以上各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就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包括: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讨论(Discussion),争论(Arguing a case),合作学习(CooPerativeearning),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角色扮演(Roleplaying),记者采访(Interview),戏剧表演(Drama)等。需要注意的是:为使这些活动能顺利展开,教师应事先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如:数据、照片、实物、投影、幻灯、音像资料、多媒体软件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使学生在真实的或虚拟的情境中采取行动,作出决策。而学生的参与活动是培养调查、评估和解决环境问题所需要的行动技能的最有效的方式。[NextPage]

 

四、在政治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建议

    在政治课教学中教育,应注重“三多”。

    其一,多说。

    多说,是指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有关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道理讲透。例如,在初中三年级讲解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时,教师可以书中共同开发草场资源为例,分析说明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和意义。教学中要尽量加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力度及师生之间的交流,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的释疑解惑、点拨诱导、援引惜用、承上启下、强化联想、自我检验、深化认识、联系实际等功能,引导学生分辨是非。例如,在初中三年级进行人口教育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议一议:为什么说人口问题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想一想:年龄结构老龄化速度加快,会产生哪些社会问题?人口的过多和过快增长,如何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让学生领悟我国为什么要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  

    其二,多看。

    多看是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尽量使用投影片、幻灯片、录像带、计算机软件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实践证明,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其三,多做。

    多做是通过实践活动,寓教于乐,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依据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以学生的自身活动为“中介”,才能使外部的影响纳入学生的主观世界,在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时开展社会调查、开展参观访问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搜集案例、名言、谚语、遵纪守法事例,出黑板报,观看传播环境保护知识的电影、录像等,使学生受到切实、生动的环境教育。例如,让学生调查自己所在地方的大气污染指数,汽车尾气排放情况,河流的污染状况,森林、草场的滥伐现象等。再如,让学生就“超生游击队”现象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等。[NextPage]

 

五、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建议

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环境情感为主,综合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知识。

1、培养环境情感

利用信息技术,发电子贺卡、电子邮件等,代替传统纸制贺卡、书信,可以节约纸张,减少环境污染

2、结合课堂内容,收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资料,进行课题研究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图书查阅、网页下载等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建立“环境保护”资料库并进行整理,使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自然产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3、推荐环保相关网站,供学生学习

网络上的内容相当丰富,教师应正确引导,使学生学有所用。推荐环保网站,有利于学生环境综合素质的培养。[NextPage]

 

六、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建议

    教师在使用美术教材时要认真地考虑可待续发展的需要,选择开拓学生眼界、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及更加热爱大自然的题材,采用多种有利于学生接受及参与的教学形式,如游戏、辩论会、表演等。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美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培养绘画造型等技能,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鉴赏能力,以及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美好的情操。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本学科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和重要性。

    教师要充分利用美术教育的手段,从选材、组织教学、安排学生活动等方面,进行环境教育。[NextPage]

 

七、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建议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绝大多数情况下,它是以活动课的方式开展教学的,学生的参与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为教师渗透环境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以下是几条供教师参考的建议:

    1、不要局限于艺术教育这一狭窄范围,把音乐教育与环境教育及可持续发展教育结合起来,使音乐教育转化为社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尽可能多地收集有关环境教育及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材料,以便在与学生讨论时有充分的准备;

    3、音乐能够影响人的情绪,音乐教师应当注意从教学内容中发掘适合环境教育的材料,学会营造教学需要的氛围;

    4、要善于设计有意义的讨论题;

    5、开展多样化的小游戏、小表演,注意启发学生自创活动脚本;

    6、要寻找适合进行主题教育的户外环境。[NextPage]

 

八、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建议

    《国际环境教育计划》提出的国际环境教育的五项任务(意识、知识、观念、技能、参与)中,由于体育学科本身的特点——以个体的积极主动参与为主,在体育教学中加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意识、知识、观念的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中小学体育教材中出现的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教师应有足够的重视,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的同时,开展、渗透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提高学生科学锻炼身体,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能力,加强学生关于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危机、社会发展受阻、运动形式减少等不良后果的认识,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并促使学生在户外运动、野外郊游时采用一些合理的健身方式,以促进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

    对于教材中与环境教育相关的内容,可进行深入挖掘。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推理法、提问法、探究式教学法,通过体育课游戏或查阅有关资料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一系列关于环境教育活动的设计中,其目的不仅仅是熟悉某些动物、植物以及它们生存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对某种环境模式的理解力,从而提高学生关于环境复杂变化的经验。在体育课中达到以上目的的本质在于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作为游戏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这些游戏应作为整体教学目标的一部分加以认真介绍。在每一个游戏中都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熟悉游戏的规则,然后再加入变量,再熟悉规则。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学生的环境知识引发他们的环境意识,所有的活动都应使学生先具有基本的价值澄清能力,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做出结果推断,这些推断不一定必须让学生做出决定或采取行动实施哪一个方案,应该让他们自己分析行动的可行性或者小组进行讨论。[NextPage]

 

九、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建议

历史是一门联络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综合性科学,它的研究领域,不仅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主要方面,也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等自然要素方面。历史的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它在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应该而且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1、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环境情感

下面试举几例予以说明:

    丝绸生产和丝绸之路,是古代史教材中多次写到的内容之一,包含的信息相当丰富,如桑树种植、桑蚕喂养、丝绸之路、丝织管理等等。这些信息,多数已受到关注,但也有不为人所注意者,如丝绸产量、产地的变化等。上古时候,中国丝绸生产的产地主要在北方,秦汉以后养蚕缫丝技术才逐渐传播到南方。唐朝中期以后,南方的丝绸生产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发展到现代,中国的丝绸生产地集中在江浙、四川等长江流域省份,北方少有生产。过去,不少研究者多从赋税征收、技术发展、战争破坏及社会经济整体水平等诸多方面探讨过这种格局变化的原因,但很少有从环境变化的角度去分析者。现在认为,这种格局的变化,其深层原因是北方环境的恶化造成的。唐宋以后,北方森林植被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温和湿润的气候被干旱少雨的环境所取代。加上人口增殖对粮食需求的增加导致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北方再也见不到连片种植桑麻的景象了。桑树栽种减少,蚕丝产量下降,丝绸生产必然萎缩。

    讲中国古代经济开发,时常涉及屯田。屯田,形式多种多样。从秦汉至明清,屯田不曾中断。历史教材讲屯田,肯定的评价居多。如果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结论会有不同。大规模的屯田,曾经使长城以北的许多地区和河西走廊沙漠化,使西域的许多绿洲消失。屯田导致森林消失、湖泊萎缩。

    以农为本,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立国之策。可是,历史上往往因为政策上的误导、理解上的偏差,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环境的恶化。指出这一国策的消极面,也富有教育意义。

类似的素材和生动事例不胜枚举,它蕴含的丰富史料和无穷哲理,一定能为环境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

2、多种形式渗透环境教育

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上课前的5-10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环境的故事演讲。主题有“历史上的今天”主要讲述中外重大环境事件的发生,“我们身边的环境”主要讲述环境的变化发展,尤其是家乡的变化发展等。[NextPage]

 

十、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建议

    物理教材中有很多可以进行环境教育的素材,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加以利用。对于不同的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以不同的形式进行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具体讲授时,要注意课内课外的结合、校内校外的分工以及普及知识与提高能力的统一。

    1、结合物理知识,渗透环境教育

    例如,在讲述关于“能源”时,可以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思想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如:讲到目前能源利用现状时应指出,煤和石油占我国能源消耗的大部分,但它们毕竟储量有限,而且开发利用后不可再生。这时就可以适时地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我们不仅要满足自身的能源需求,而且不能危及下一代的能源需求。解决的办法就是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介绍核能的利用时,在着重介绍其优点的同时,也要介绍核能对环境的现实和潜在的威胁。

    2、利用实验进行环境教育

    例如,在讲述声学有关章节时,可以通过实验说明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具体如下:把闹钟放在桌子上会产生较大的声音,以此作为噪声源,用声级计测量此时的分贝数;将闹钟置于软泡沫塑料上,测量此时的分贝数(在声源处降噪);用泡沫塑料或硬纸壳做成空箱共罩在声源上,测量并比较噪声减弱的程度(在传播过程中降噪);捂住耳朵,感受此时噪声的强弱(在人耳处降噪)。

    3、利用课外活动进行环境教育

    l)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可以深化所学知识。在讲述声学有关章节时,可让学生通过测量以及与当地居民交谈、考察学校、工地或街头的噪声污染情况,并写出调查报告,或提出改善办法。在利用太阳能较普及的地区,可以比较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前后的能量消耗及费用支出情况。

    2)小设计或小论文

    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文字表达能力,也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如在讲“节能”时,可以让学生设计一栋节能房。当然,教师应先提示学生考虑的要点,如:房间的朝向,墙壁和地基的隔热、贮热性能,太阳能和自然光的充分利用,节能灯具的使用等等。最后,请同学画出所设计的节能房,大家评论。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热学和光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同时也渗透了节能的观念。[NextPage]

 

十一、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建议

    教师应加深对环境教育的认识,真正认识到进行环境教育是每一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并积极主动地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渗透到化学教学之中。

    通过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力争达到以下目的:

    ◎了解一些必要的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

    ◎增强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意识;

    ◎树立正确的环境道德观;

    ◎获得初步的环保技能;

    ◎逐步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在化学中进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既要结合化学知识进行经常性的渗透教育,又要十分注意突出重点章节的作用。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即课内课外的分工、校内校外的结合、知识普及与能力提高的统一、讲授和活动的协调,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协调等。

    在教学时,渗透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结合化学知识,进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在化学教材中,包含相当多的与环境有关内容,直接涉及的就有空气污染、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氢能源、防止温室效应、防止化肥污染等内容。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污染和防止污染这一矛盾。

例如,在进行“空气”一节的教学时,应讲明,空气的组成是比较固定的,是适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的生存的。近几百年,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和烟尘、粉尘造成了大气污染或引起了气候变化,使得天空不再蓝了,气候变暖了,雨水变酸了,空气不适合人类呼吸了。教师可以简单介绍几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及一些会造成大气污染的错误做法,如工厂烟囱排放浓烟、汽车使用含铅汽油、烧树叶和庄稼秸秆、燃烧废旧塑料等。教师还可以介绍世界上一些重大的大气污染事件,如英国伦敦烟雾、美国洛杉机和东京光化学烟雾等。

    2、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境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但是,某些化学实验会产生一些污染物,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应设法减小这种影响。例如,对某些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实验进行改进,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量;对某些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放出的实验采取一定措施,如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害气体排放。这样做,一方面减少有毒、有害气体对实验室空气的污染,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实验结束,对实验废液、废物不能乱倒、乱扔,应倒入废液缸中或放到指定地点。这样做既保护了环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3、联系实际,进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的扩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教学时,应结合当地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环境问题,进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就在我们的身边,增强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4、开展活动,进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由于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进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通过活动,可以使学生学到有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关注自己生活环境的质量,提高参与意识,同时有助于学生环境保护技能的发展。[NextPage]

 

十二、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建议

    1、充分认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

    在生物课教学中加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对于在本学科中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为此,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系统、全面地学习环保知识,了解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收集环境教育的资料。同时,教师还应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使生物课中的环境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在生物教材中有许多与环境教育有关的知识点,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环境教育因素,寻找结合点,适当拓宽加深,结合学科教学开展环境教育,做到“渗于其内,寓于其中”。

教师在进行环境教育的课堂教学时,应注意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做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或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主动接受环境教育。什么样的活动才算得上有助于进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好活动呢?下面提供几条参考标准。

    ◎活动的内容,以及其中涉及的概念、原理等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点。

    ◎活动的主题来源于现实生活,能引起学生兴趣。

    ◎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在活动过程中体会到参与的乐趣。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特别是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活动的结果是开放性的,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

    ◎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公民的责任,主动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行动。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生物课中进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了解什么是自然环境,什么是环境保护,然后再进行总结。这样多层次、多渠道地进行环境教育,学生的环保意识才会逐步提高。

    在环境教育中进行“探究式教学”,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提出问题(例如,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调查)。

    ◎确定方向(例如,设计引导调查的问题;预测结果;形成尝试性解释)。

    ◎自我组织,制订调查方案。

    ◎实地考察或调查。

    ◎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得出结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写书面报告或做总结发言。

    ◎付诸行动,参与问题的解决。[NextPage]

 

十三、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建议

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发挥地理课环境教育功能的主要途径。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要立足于充分发挥和发掘地理教材中的环境科学知识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因素,做到地理知识教学、环境知识教学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的有机统一。地理教材涉及自然环境、资源、能源,以及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贸易、旅游等方面,有许多关于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对立统一关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材料。

在地理教育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绿色校园活动、乡土地理环境的课外考察、成立环境保护小组、环境报刊文学课外阅读、环保新闻资料剪报、环境问题调查、环保宣传、环境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 

 

 

湟里初级中学教务处

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