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湟里初级中学
绿色学校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初级中学 >专题列表 > 绿色学校 > 环境教育 > 学科渗透

语文教案《囚绿记》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王维  发布时间:2008-11-07  浏览次数: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刚刚学习了朱自清的散文《绿》对样“奇异”、“醉人”的绿,你想不想把它放进自己的书房或卧室呢?青年散文家陆蠡也有和大家一样的想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囚绿记》,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2、解题:谁愿意给大家解释一下课题“囚绿”呢?(囚绿:把绿囚禁起来)

二、初读课文·把握情节:

作者为什么要把绿囚禁起来呢?为了解开这个谜,让我们一起带着下面两个问题来读课文。

1、  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  用与“囚绿”结构相同的短语来概括在“囚绿”之前、之后发生的与“绿”相关的事。

(恋绿——囚绿——释绿——思绿)

三、仔细研读·深思感悟: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这枝常春藤到底有什么特点,值得作者去“囚”呢?

(因为“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作者喜欢绿,把绿看作是生命力的象征、希望的象征和快乐的象征。更因为它永不屈服于黑暗,对光明的执着追求,在阳光下表现的顽强生命力,生命的尊严与自由不可侵犯等。)

2、既然“囚”了,后来为什么又放了?

(常春藤是向阳的植物,它在作者的囚禁下变的“细瘦”、“娇弱”、“好象生病的孩子”同时,也因为“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我不得不离开,在临行时,我释放了它)

3、作者难道只是想表达自己对“绿”的喜爱吗?通过对“绿”的赞美实际上是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

(作者所写的不仅仅是“绿”更是与绿有着相同遭遇和精神的人。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人民就像这枝被囚禁的绿,失去了阳光,也失去了自由。这绿也就是作者自己。表达了作者对光明、自由的追求和永不屈服的反抗精神。)

小结: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绿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心理上使人愉悦,安宁。这就是一般人都喜欢绿,爱绿的原因。而本文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我们从中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这枝常春藤,正是多灾多难而又坚韧不拔的民族的象征。言外之意,抒发了作者对民族光明前景的坚强信念。这种借物表达感情的写法就叫“托物抒情”、“借物寓意”。

四、拓展延伸·写作练习:

要写好托物抒情的文章就必须找到“物”与“人”之间的某种联系。然后进行合理联想,让联想处处与中心相联系。如青松的坚强,春蚕到死丝方尽就可以和人的风格,奉献精神。下面我们也来学习这种写法,以“绿叶”为描写对象,用托物抒情的方法写一段话。

绿叶是植物身上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植物营养的供给者,但他裸露在外,经受风吹雨打,若以此为“物”又该如何与“人”联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