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指导建议
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指导建议
作者:蒋月菇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3-19

来源:综合实践活动网  作者:江苏省教育厅教研室  

一、        活动准备

1. 认真学习《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纲要》),了解课程的基本性质、基本理念、目标内容、评价方法,熟悉课程组织形式、实施过程和管理要求。

2.学习《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及教学建议(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课程目标及教学建议》),了解各年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和课程内容,制定学校的校本化课程目标。

3 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实践、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四大指定领域,也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游戏节等)、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绿色证书教育”等非指定领域。

4.知道研究性学习是贯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要学习方式。无论是主题探究型的活动还是劳动技术实践以及社会服务活动以及其他非指定领域的学习活动,都可以以问题为线索,以主题为引导,促进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协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信息技术既是一项研究性学习技能,也是师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工具之一。

5.根据国家《纲要》和省级《课程目标及教学建议》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组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结构,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选拔骨干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6.保证课时开齐开足,除了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这两门地方课程之外,研究性学习每周不得少于2课时。合理规划校内、校外的资源,开发、联系相关实践基地,建立系列保障制度,包括理论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反思交流制度、教研评价制度、奖励评比制度等,制定课程实施规范与细则,明确安全守则。

7.结合国家和地方的课程政策,根据学校的教学现状和办学哲学,整体规划、设计体现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一般包括课程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课程目标设计、学校环境和资源分析、课程内容安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内容。

8.指导教师熟悉本学段“课程目标”,阅读相关参考资料,如参考教材、理论书籍、方案和案例等,关注课程的教研动态。熟悉课题研究的过程、项目设计的步骤,掌握课题生成、信息收集处理与分析运用、设计制作、实验观察、评价交流等方面的过程与方法;了解研究方案、研究报告、调查问卷、调查报告、采访提纲、实验报告等的基本结构和设计要求。

9. 以语言交流、日常观察以及查看学生成长档案等方式了解班级和学生情况,包括班级风气、学习状态、兴趣倾向、经验积累和能力基础等方面。按照学校课程实施的总体规划,制定学年和学期教学计划,对于课程的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的内容要有机结合,统筹安排。

10. 在安排好学期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制定具体的活动指导方案。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一般包括背景分析、活动目标、课时安排、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评价等环节。

 

 

二、  过程指导

11.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起始点是问题意识的激发与培养。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要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然和社会现象,结合相关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研究课题。

12.活动组织形式可以是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以小组合作为主,各种组织形式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相互配合。要引导学生根据能力、特长、活动的需要具体分工,做到人尽其责,合理高效。既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又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与团队意识。

13.制定研究方案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规划组织能力的过程。研究方案一般包括研究主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小组分工、研究预期成果等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论证等方式细化、完善方案的每一个环节,做到围绕主题、分工明确、步骤清楚、方法可行、活动有序。学生的研究方案力争形式丰富、多样,避免把方案制定变成机械、繁琐的文案工作。

14.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积累活动资料。学生可以通过检索文献和互联网、调查(问卷和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搜集资料。指导学生学会围绕研究主题,有目的地、多途径搜集并积累活动资料,通过摘录、笔记、批注、图表统计等方式分析、整理资料,在全面把握资料的基础上,力争形成个性化的观点与结论。

15.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过程是学生多种能力的学习和运用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团队沟通与协作、观点的交流与表达等方面。针对不同年段学生,在能力发展方面,要结合各年段课程目标的要求,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

16.鼓励学生在各项活动中亲历亲为,在亲近自然、走向社会、认识自我等活动中,经历完整的研究过程,获得切身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17.活动过程的不同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研各种交流活动。当学生出现在研究中用预定方法难以取得有价值的资料、课题研究方向偏离、课题难以深入、小组合作不愉快、出现新的研究课题等问题时,需要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

18.在劳动与技术领域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应渗透研究性学习理念。不能仅仅停留于“动手做”,而应该在“做中思”、“做中研”方面加以引导,在学生动手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培养其创新思维与能力。

19.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领域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引发思考和研究,制定恰当合理的活动方案,开展相应的服务实践活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0.在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等非指定领域活动中,教师也应注意渗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让学生参与活动的策划、设计、执行与完善,使之成为活动的主体。通过主题引导活动的开展,拓展、深化活动目标,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21.教师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性学习主题,把“自理自护”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能力目标加以贯彻和落实。在某些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把现场引进课堂”,从而降低学生学习活动的安全风险和经济成本。教师应负责对学生的校内活动进行监控,开展校外活动时,课题组和老师要预先向学校提出计划和申请,学校批准后方可执行。学生的校外活动如果没有教师的直接参与,必须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由家长协助,保障学生的安全。

 

三、课程评价

22.在活动起始阶段,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确活动任务的具体目标,以便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够自行对照评价要求,及时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

23.在学习和研究课程目标各学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学校和教师要研制校本化的课程评价方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知识理解等进行全面评价。

24.注重活动过程中的即时评价,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同伴间的相互评价,促进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的反思和关注;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研究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尽量避免简单的结论性评价。

25.在活动的各个阶段,教师要关注不同小组和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及时的、真实的评价,并留下评价记录。教师可以将小组评价和学生评价有机结合,既要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也要注重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能有所得。

26. 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过程性资料,拟定活动成果展示方案,以多样化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交流和分享活动过程的体验和收获,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社会专业人士等均可参加评价活动。

27. 在评价的内容上,既要关注成果报告、手工作品等显性成果,也要注意挖掘活动中隐性且有价值的活动体验,特别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性观点和结论的肯定;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采取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等方式,总结班级、小组与个人在活动中的得与失,并分析原因,找到完善与前进的方向。

28. 指导学生建立综合实践活动的个人或小组档案袋,档案袋一般包括研究主题、研究计划、过程性资料、研究的成果与结论、研究反思等。档案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可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设计,教师应备有学生的电子档案和一定的纸质档案,并进行分类管理,通过成长档案的建立和评比,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持续发展。

 

四、课程资源

29.学校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专门组织,为学校的课程设计和实施,资源开发、管理制定整体规划和常规制度。课程资源的开发应该遵循开发、实施、评价、修正、完善的程序,做到有序、规范、有效。 

3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和实践。教师要关注社区、学校、家庭以及自然环境中可资利用的教育素材,加以提炼和开发,形成具备教育价值的,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资源。

3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以学校为主体,整合和优选自然、社会与文化等方面的特色和资源,结合本区域学生的素质发展要求,进行整体、有序的开发,形成系列、规范、富有特色的资源,避免出现随意的罗列、堆砌等现象。

3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一个动态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通过常态、规范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持续的生成和积累。要通过常规的管理和激励制度,保持资源库内容体系的不断更新、丰富和充实。

3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借鉴和利用上级行政部门编写的“课程资源包”或者“课程指导用书”,但要结合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4.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是教师课程能力的重要表现,要加强教师的校本研修,围绕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专题的校本研修,通过同伴合作、理论学习、实践反思等途径,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的课程能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新闻录入:蒋月菇    责任编辑:蒋月菇 
湟里初级中学校园网-后台管理
湟里初级中学校园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湟里初级中学主办 湟里初中网管办承办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10052206号-1
7*24小时支持电话:13401623773   QQ:81832713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jsxwh@163.com
建议使用IE9.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