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身影何处寻
梧桐身影何处寻
作者:薛文平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3-19

 

上世纪90年代前从湟里中学校园里走出来的人对校园的深刻记忆也许就是梧桐树了。那个时候当你走进校园的时候,扑面而来的便是一排排的梧桐树了,她们的身躯约两米多高,水桶般粗,身躯顶上有几个粗粗壮壮、大大小小的树杈,随着四季的轮回,就在树杈上演绎着不同的风景,一棵棵梧桐树向大自然昭示着不同的体形和色彩,淡淡浓浓、稀稀疏疏的身影,给一届届毕业的学生带来难以磨灭的记忆。

随着秋天的来临,秋风把碧碧的树叶变成校园里的黄色的地毯,最后梧桐树上只剩下一根根指向天空枝条。这些枝条很快被园丁剪去,等待来年的开春光秃秃的粗大的树杈上再次抽出新的树枝,树枝上长出有两个巴掌大的密密的树叶,盛夏的时候校园里出现一把把遮天蔽日的遮阳伞了。夏季的学子们一旦走进了校园,凉凉的树荫为你消除酷暑的炎热,心情也会随之宁静下来,你不会因为炎热而期盼着暑假的快些到来。那个时候教室里没有电风扇,更谈不上空调,记得暑假前最炎热的时候,教语文的华老师汗流浃背地拉高嗓子激动地讲述《廉蔺列传》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当然也是他讲课讲得兴致最浓的时候,下课铃突然就响了起来,我们都无奈地带着遗憾在老师的催促下赶快跑到梧桐树的树荫里,一阵阵凉风很快吹散了心中的郁闷和遗憾(语文课可是当时最喜欢的课),心情也变得舒畅起来,廉颇和蔺相如的传奇渐渐地在心里就平静下来了。

对校园里的梧桐树最早的记忆还是在读小学的时候。全乡范围的春季运动会在镇上的中学举行,我就跟着大孩子来到镇上的这所学校,幼小记忆里的梧桐树守卫在每条大道的两旁,通往四面八方,无论走到哪个角落,即使寻到西北面的厕所,走到南面的食堂,道路两旁都有整齐高大的梧桐树遮护着、护送着你,给你一种隐秘而神往的感觉。来自十几个乡村初中的运动队各自在树影密密处、观看比赛地理方位好的地方找到各自的地盘,放上桌子和板凳,这儿便成了休息饮食、交流分享比赛成绩的最佳去处。还有,刚恢复高考的时候,因为有太多的考生和太少的辅导老师,数学老师就在梧桐树旁简单地扎一个台子,就便在树上挂一块黑板,老师边讲解边在黑板上任意地画着几何图形或者写着解题公式,露天的高考辅导课堂就这样产生了。

1978年至1980年终于有机会在进入湟里高中学习,那个时候文化生活及其贫乏,港台武术影视刚刚在大陆兴起,正热播《再向虎山行》、《射雕英雄传》、《上海滩》等节目,课间的时候,我们在梧桐树下模仿着各种武打动作,一边做着动作一边口中还要念念有词,你一个“仙人之路”,我一招“黑虎掏心”,再来一招“双风贯耳”。当然也少不了受到老师的训斥,但好像总是乐此不疲的。

由于梧桐的高大挺拔,为树木中之佼佼者,自古就被看重,不乏历史的记载。诗经里,就有关于梧桐的记载。大雅的“卷阿”里,有一首诗写道:《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奉奉萋萋,雍雍喈喈。》这诗说的是梧桐生长的茂盛,引得凤凰啼鸣。奉奉(奉有草字头,音beng)萋萋,是梧桐的丰茂;雍雍喈喈,是凤鸣之声。在庄子的秋水篇里,庄子见惠子时说:“南方有鸟,其名为宛(右鸟旁)雏,子知之乎?夫宛(右鸟旁)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在这篇文章里,也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这里的“宛(右鸟旁)雏“就是凤凰的一种。他说凤凰从南海飞到北海,只有梧桐才落下,可见梧桐的高贵。

与这些梧桐树齐名的应该是被这些梧桐树环绕着并被掩映在树丛中的博文楼了。湟里中学的前身叫博文中学,1942年秋,经热心民族教育事业的沈九如先生的约请,李一、庄恭天、周卜愚、杨静庵、虞国栋、杨浩生、周寿庚等11人组成校董会,由沈九如先生任董事长,自此创办起私立博文中学。学校以“博文”命名,语出《论语》“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行已有耻,博学于文”。1945年春,抗日民主政府为保障师生安全,迁校于建圣庵,并改名为力生中学。19459月,迁校于湟里镇埠头小学,更名为私立博文初级中学。1947年秋,沈九如先生捐白米250担,添建新校舍一幢。1948年春,沈九如先生捐白米七百余担,另建蚕室一座,命名为“萱楼”,即后来的博文楼。

木质砖瓦结构的博文楼作为象征湟里中学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标志性建筑,见证了从抗战到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建设中学校经历的艰难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无数教育者甘于为地方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她也一直作为行政办公、教学科研、后勤服务的场地沿用到本世纪初。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校舍和校园的一再改建和扩建,校园里的一排排梧桐的悠远、变幻的身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2001年离开湟里时,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博文楼却还在一如既往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讲述自己百折不饶,竭尽全力为教育的故事。仅仅相隔了六年以后,回母校却发现原来博文楼矗立的地方已经变成了现代化的钢筋水泥结构的综合教学大楼了,大概博文楼跨越了两个世纪的历史以后,已经承载了太多太多的责任而变得苍老,但她并没有默默退出了的历史舞台,而变成了现代综合性教学大楼的地基,继续发挥着开拓出现代教育的一份力量。

校园梧桐树,栖息凤凰的地方,您的身影何处可再寻?当然,踏上社会多年以后,谁也不敢妄称是从校园梧桐树中飞出的凤凰,但校园的梧桐树上,铭刻了多少师友的夏日的清凉、冬天的暖阳和青春少年时的种种欢快和期望。

 

 

作者简介

薛文平  1964-? ,江苏武进人,硕士,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方面的研究,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学刊、中国德育、北京教育、天津教育、当代教育科学等省级以上数十家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随笔120余篇,省市级获奖论文10余篇,发表各类诗、文100余篇。

手机135****5518    座机051986****67    email:we****09@126*** 

通讯地址:江苏武进湖塘阳湖世纪苑29幢丙单元402室(213161

新闻录入:薛文平    责任编辑:薛文平 
  • 上一个新闻:湟里初中卫星地图

  • 下一个新闻:博文中学的火炬剧团
  • 湟里初级中学校园网-后台管理
    湟里初级中学校园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湟里初级中学主办 湟里初中网管办承办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6025909号
    7*24小时支持电话:13401623773   QQ:81832713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jsxwh@163.com
    建议使用IE9.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