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体技术,让生活情境走进数学课堂
利用多媒体技术,让生活情境走进数学课堂
作者:黄振华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04-02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新课程丛书之一《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其实现的基本途径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逐步领悟学习数学和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感受成功,增进自信。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真正使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多媒体技术尤其擅于将形、声、光、色、动、静溶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创设出学生的生活情境,更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以生活理念构建数学教学课堂,不仅可以优化教学过程,而且着眼于学生发展,使学生学会   数学的同时,学会做人,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教学内容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的实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创设的情境必须具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情境中要充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以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对话表演,操作实验,多媒体等形式出现,然后让学生观察,操作,猜测,交流,质疑,发现和提出问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数学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教师在课前找到和课程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可以是一段录像、一张图片,也可以是一段音乐。用这些资料作为课程的导入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七年级下册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光讲比较抽象,我用了一段生活中的斗转星移,树苗生长,水被烧开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变量生活无所不在。由此自然而然的让学生认识了变量,了解了变量互相依存关系。兴趣盎然的进入学习。因此,在数学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再现情境,引导学生体验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我们的数学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打扮生活。

当数学教材中出现重点、难点,需要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而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受阻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学生使其受阻思维顺畅发展,达成对事物深刻理解、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理解效果的教学目标。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多媒体的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上,使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感知的对象,为学生领会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提供有利的条件。我们会对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数学现象,如优惠措施、行程问题的最佳选择、物品的分配等理解得更深刻,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演绎情境,鼓励自主学习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猜测、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使他们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在实验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组织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演绎情境,进行启迪诱导,激起学生强烈探索欲,

如在七年级上册的七巧板的教学中,老师通常通过演示多媒体课件七巧板的拼图的美妙图案小桥流水,房子,动物等等。让学生感受美的同时,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在后来的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能主动的提出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自然科学活动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因此,在教学中,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吸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 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

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在如下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事实证明,要提高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有效的办法是促进他的情感和社会意识方面的发育,而不是单纯集中力量猛抓他的学习。

四、捕着情境,促进作业反馈

作业展评、课堂小结,是巩固和强化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的重要过程,也是一节课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

因此,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差异,遵循计划性、针对性、趣味性原则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的作业展评区和课堂小结,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出现,使他们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把他们有独特的见解的作业予以展示,并结合多媒体技术——实物投影仪的运用,教师在巡视指导中,及时将有代表性的或体现个性发展的作业拿到投影仪上展示给大家看,对典型问题予以指出、分析、更正;对突出作品进行分析、点评、鼓励、表扬,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升华情境。

心理学家认为:反馈越及时,受教育者获得学习成果的正确率越高;反馈信息所代表的范围越广,层次越深,准确性就越高,被教师运用的价值就越大。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及时反馈学生的作业效果,可以增强信息交流的容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学们在作业过程中能迅速吸收别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从而提高作业的合格率、优秀率。同时,有学生作业的反馈,就必须有教师具体而及时的评价,使学生能看到自己的成绩,享受成功的欢乐,增强上进的信心。

新课程改革,使得数学课堂教学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它使数学课堂教学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而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不断地优化各种多媒体的组合,充分发挥其作用,并符合教材体系,就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并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又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兴趣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的推进了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长足
新闻录入:黄振华    责任编辑:黄振华 
  • 上一个新闻:没有了

  • 下一个新闻:没有了
  • 湟里初级中学校园网-后台管理
    湟里初级中学校园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湟里初级中学主办 湟里初中网管办承办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10052206号-1
    7*24小时支持电话:13401623773   QQ:81832713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jsxwh@163.com
    建议使用IE9.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