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者:邵小平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12-21

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初级中学一级教师  邵小平  

                    通讯地址:武进区湟里初级中学  

内容提要: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前课堂教学素质化的显著标志。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创造条件,保证学生自主探索的时空;充分交流,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应用,使学生感受所学知识被应用的乐趣;积极归因,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积极乐观的、现实的态度等五个方面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主体   乐趣  求知欲  主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前课堂教学素质化的显著标志。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问题情景,激起学生寻根究底的心理倾向,促使学生的好奇心上升为求知欲。把“教”的愿望转化为“学”的内在需要。  

很多人认为智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它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智力的个别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准备状态,会影响学生学习的速度和学习质量。但除了智力因素占主要位置,我们同样不能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力,比如:父母的教育方法,教师的教育方法等等。综合比较各种非智力因素,笔者认为好奇心与求知欲处于核心地位,在智力因素已经形成的基础上,多放时间在非智力因素上,比如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学习当中,如果能正确了解、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使其在同等智力条件下,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一定能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同时,在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有一个非常大的飞跃。  

在导入新课时,笔者根据不同学习内容的特点,采用故事引入、设计悬念、问题质疑、实验操作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在兴趣盎然的良好精神状态中投入新课的学习。  

案例1、黄金分割  

在多媒体教室中,老师通过屏幕出示两张容貌相似女孩照片,其中一个女孩红红身材均匀,一个女孩平平下半身较短。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评评她俩谁的身材好。  

同学们异口同声:红红的身材好!  

教师:为什么?  

学生A:红红身体的比例好。  

教师:比例?那怎样的比例最好呢?  

同学们议论纷纷。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比例——最美的比例。  

在学生的笑声和高涨的兴趣中自然地转入到黄金分割的教学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采用游戏、范读、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实现最佳学习效果。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展望数学发展的前景,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一种好方法。  

二、创造条件,保证学生自主探索的时空。  

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过,课堂教学的成效依靠师生共同努力。初中生独立思考与探索的愿望和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师应着力改善课堂教学结构,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充分的时间,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实验、猜想、推理、反思等活动,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努力营造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学习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最近发展区”,视学生学习的需要,复现已知的学法或相关的知识,通过调动学生耳听、口说、眼看、动脑、动手等感官功能,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就不再去讲,自己能领悟的就不再分析,腾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问、、去讲、去写、去观察、去猜想,自己去实验,自己去推理,自己去反思,教师只在关键的地方点拨一下。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有效的活动时间愈多,知识内化率就越高,保持的时间就越长久,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就越强。  

案例2、探索规律  

1)计算并观察下列每组算式:  

     8×8 =           5×5 =             12×12 =
   

    7×9 =           4×6 =             11×13 =  

2)已知25×25 = 625,那么24×26 =             

3)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4)从上诉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用言语叙述这个规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规律吗?  

5)你能证明自己所得到的规律吗?             

这个例子通过设置问题串,使学生经历了根据特例进行归纳、建构猜想、用数学符号表示、并给出证明这一重要的数学自主探索过程。  

      三、充分交流,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发展学生个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要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一方沃土,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对话机会,让学生在没有顾忌、没有压力的宽松的心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别人的意见,让学生在发表见解中锻炼自己“说”数学的能力、数学应变能力,在倾听别人意见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在平等交流中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以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3、测量旗杆的高度  

教师:同学们,谁知道操场上旗杆的高度?  

学生纷纷猜测,估计。  

教师:有什么办法测出旗杆的高度?  

学生思考、议论。  

学生1:带上足够长的皮尺,爬上旗杆去量一量,就能知道了。  

教师:真好!可是不会爬树的同学怎么办?  

学生2:可以在升旗的绳子上绑上一根长绳子,拉动升旗的绳子,                      使绑在上面的绳子一端升至旗杆顶部,一端用手拉至旗杆的底部,放下绳子,量一量绳子两端之间的距离,就能知道旗杆的高度。  

教师:简单易行,真是个好主意。还有别的办法吗?  

学生3:我站在旗杆下,紧挨着旗杆照一张照片,利用照片上我与旗杆的高度之比等于实际我的身高与旗杆的高度之比,就能算出旗杆的高度。  

教师:太好了,真巧妙!                                 

教师:同学们提出的办法真是巧妙实用。现在,请同学们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设计一个测量旗杆高度的实验方案,设计方案中要求:  

1)写出设计原理。  

2)画出设计示意图。  

3)写出实验需要的工具、需测量的数据及人员分工。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如果小组内出现了多种设计方案,可以比较它们的优缺点,择优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小组的方案。  

同学们的设计方案多种多样,小组交流非常热烈,在热烈的交流中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提高。交流过后优选出适合本小组的方案。将各小组的优选方案进行全班交流,并说明选择这个方案的原因。  

这—问题进行发散式议论,同学们独立思考积极发言,同学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老师也尊重每个学生,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以平等的姿态积极参与议论,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发言踊跃,自主学习意识到强化,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四、注重应用,使学生感受所学知识被应用的乐趣。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向一切领域渗透,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鼓励学生主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享受所学知识被应用的乐趣,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  

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从现实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景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案例4、解直角三角形  

修建某扬水站时,要沿斜坡辅设水管,从剖面图看到,斜坡与水平面所成的<A可用测角器测出,水管AB的长度也可直接量得,当水管辅到B处时,设B离水平面的距离为BC,如果你是施工人员,如何测得B处离水平面的高度?  

A同学:从B处向C处钻个洞,测洞深。  

B同学:反对,因为根据实际情况,这样做费力。  

C同学:这不是费力问题,C点无法确定。  

D同学:因为AB、∠A均已知,应该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去解决:BC=AB·sinA。  

这实在是一个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感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就在自己身边等待解决,增强了主动意识,激发了兴趣。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听到的终会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因此,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垂线段最短”性质学完了,利用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跳远,并测出自己的跳远成绩;等分圆周学完了,让学生制作五角星图案;统计初步知识学完了,让学生自己估算学习成绩波动情况等等。这样做,学生既理了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经常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逐渐形成。这也是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五、积极归因,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积极乐观的、现实的态度。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与障碍,学习结果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时好时坏是正常的。有些学生看到成绩不好,万念俱灰,丧失了继续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不再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我国青年学者隋光远提出的“积极归因训练”模式很有实用性。它是一个改变学生不正确的归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的一条很有效的途径。首先他强调是努力的因素,他认为成功与失败都是与努力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有失败的化,他则一般会把原因归于自己不努力的结果,如果更努力的化,就不会失败,就会有更好的结果。他认为如果这样理解失败,则不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破坏其良好的内部学习动机。另外他认识还有现实因素存在,每个人所处的现实情况都是不同的,比如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有本身的智力基础、自己所掌握的学习方法、所处的班级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气氛、教师的整体素质的影响。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和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学习是一项以个体参与为主的认识活动,没有学习者主体的参与教学很难有所成就。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学生,确立民主教育思想,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去唤醒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许多成功的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好,学习极性高,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兼  孙晓天主编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闻录入:邵小平    责任编辑:邵小平 
  • 上一个新闻:谈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 下一个新闻:没有了
  • 湟里初级中学校园网-后台管理
    湟里初级中学校园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湟里初级中学主办 湟里初中网管办承办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6025909号
    7*24小时支持电话:13401623773   QQ:81832713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jsxwh@163.com
    建议使用IE9.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