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作者:吴虎良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12-21

湟里初级中学  吴虎良  

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一文中提到:本次课改的目标之一,“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本文试图把有关教育理论与具体的英语教学实践相联系,探讨一下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参与意识。  

改变观念,以“创新”的价值取向代替以“知识”的价值取向。  

艾伯特?爱因斯坦早就说过,“想象和创造性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但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我们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以知识为载体,以学习知识为途径,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科学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就英语教学来说,在教学目标上,我们不仅要有掌握某些单词、词组、句型、语法、功能性对话等英语基础知识的要求,而且要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等方面的要求。在课堂上,在理解英语课文时,我们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向教师提问、假设和陈述,其中包括虽不成熟完善、却闪烁着创新思维火花的一得之见。  

二、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解脱禁锢学生思维的枷锁。  

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参与意识,必须在师生的各种活动中培养,必须在 “民主”的气氛中才能得以养成。“师道尊严”、“惟师是从”的教与学的氛围,是禁锢学生思维的沉重锁链,只能培养出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的知识的奴隶;在师生互敬互爱、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才能促使学生敢说、敢想、敢做,才能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参与意识。  

营造民主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强调学生尊重教师,更强调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包括有这样那样缺点的学生;我们强调使每一位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而不强调像工厂生产同一规格的零件那样,培养循规蹈矩、老实听话的“顺民”;我们强调学生听从教师的教诲,更强调教师要蹲下身来倾听学生的需求及不同见解。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求知欲才能出现,创新的火花才能闪烁。  

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课堂上,我们既注重教师的精讲、引导,更注重学生的发问、质疑,甚至是激烈的争论,鼓励学生自由独立地思考问题,允许多种想法并存,鼓励标新立异,宽容不成熟的思考乃至错误的见解。当回答正确时,说声“very good”,当回答错误时,说声“why”、“Can you try it again?”,耐心倾听学生的解释。  

三、追求开放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参与意识。  

开放的思维方式和个性品质是学生主体精神的体现,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引向书本,引向已知,而且还要把学生引向生活、引向未知,引向学校以外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去熟悉生活,接触未知,走向外面的世界。  

学习内容的开放。  

新教材(Junior English for China)与老教材相比,更具有现代科学、现代生活的气息。但科学的进步一日千里,生活的变化日新月异,学生的发展千变万化,我们只有打破教学内容的封闭,从报章杂志、电视广播、音像制品、互连网络上广泛地吸收新的知识内容,使教学内容在任何时候都具有科学性、生活性、时代性,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掌握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了解社会,学会生存。例如,《参考消息》、《扬子晚报》、《学英语》上的英语短文,电视上的英语广播,网络上的各种英语材料。通过这些材料的学习,学到了英语单词的不同用法,增加了单词的重现率,增强了英语语感,了解了外面不断变化的世界。  

教学过程的开放。  

英语教学不仅学习些单词、词组及语法,还应该激发学生想了解外部世界而引起的学习冲动,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收集信息、得出结论,从中培养开放性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除了向教师学习英语,还可以向同学学习,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电脑网络学习英语。  

教学空间的开放。  

美国现代教育学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我们不能局限在教室里、书本上学习,而应该把课堂延伸到日常的家庭生活、工厂、农村、街道,延伸到报章杂志、电视、网络及各种大众传播媒体,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  

思维训练的开放。  

我们习惯于教育学生用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解决问题,我们的学生习惯于做标准化试题,寻找唯一性的答案,这些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开放的思维活动。我们在强调归纳推理及演义推理的同时,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思维进程的飞跃性,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直觉思维、逆向思维及其它非逻辑思维,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思维训练在英语的阅读理解上大有文章可做。  

四、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育评价具有导向作用、调控作用、激励作用和鉴定作用。传统的教育评价过多地强调鉴定作用及后果控制,而忽视了导向作用、调控作用,特别忽视了评价的激励作用。我们要通过对学生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节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充分利用像“very good”、“excellent”、“all right”、“OK”等课堂激励性用语,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体会到学习的成功,感受到自己学习能力的提高,促使学生努力学习。  

充分利用作业批改时所写的评语。一句简单的激励性评语,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激励性效果。  

对于某些较差学生的评价结果,可转化为对学生提出的合理要求。别经常讲“你成绩差”、“作业特别差”、“脑子笨”等,这样的评价只能促使学生错误地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这门功课,从而放弃的对英语的学习。我们应该把那样的评价转化为“你应该如何学习”、“如何听课有效”、“成功的学生应该如何完成自己的作业”等。学生感觉到的是教师的关心和学法上的指导,而不是批评和质骂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回报教师的辛勤培育。  

合理的教育不排除批评,但必须在尊重学生的前提的学生的前提下进行。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在尊重的前提下批评学生,在批评的过程中包含尊重。  

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英语课程标准》一书提出,语言与情感态度有密切的关系,情感态度对语言的学习结果有重要影响,而情感本身就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关注情感态度是国际基础教育改革趋势的重要特征之一。两前年前的孔子就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学,近乎知(智)”之类的精辟论断。南宋朱熹更有“读书,放宽著心,道理自念出来。苦忧愁迫切,道理经无缘得出来”之叹。所以说,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培养了情感,做到情知平茂。  

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师生关系融洽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真实情况,从而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反过来,也只有在师生关系融洽的基础上,学生听从教师的教诲,认认真真地学习教师的传授的知识。  

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怀着快乐的心情进行学习。上课前放一些柔和的音乐,开始上课时,用“Good morning!”或“Good afternoon”与学生打招呼,教师用一种愉快而富有激情的心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以自身的情绪感染学生,用一些具有幽默感的英语文章作为辅助教材,用彩色的图片作为教具,设计一些适合英语教学的语言游戏,教唱一些英语歌曲,使学生学中有乐,乐中有学,寓教于乐,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出版  

2.《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  姚燕平  《教育研究》 2000.3  

3.《关于实施创新教育的几个问题》  张志勇  《教育研究》 2000.3
新闻录入:吴虎良    责任编辑:吴虎良 
湟里初级中学校园网-后台管理
湟里初级中学校园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湟里初级中学主办 湟里初中网管办承办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10052206号-1
7*24小时支持电话:13401623773   QQ:81832713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jsxwh@163.com
建议使用IE9.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