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长必备的素质
现代家长必备的素质
作者:金文华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06-26

 

各位家长:大家好!

非常高兴,今天能认识在座的各位家长,并且能和大家坐在一起交流。今天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是《现代家长必备的素质》。

一个婴儿从呱呱坠地到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其进程是漫长的,“百年树人”,家庭则是百年树人的起点。家长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之师。绝大多数孩子在学前阶段,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他们在生活上心理上对家庭存在着极大的依赖性,他们同父母朝夕相处,父母对他们的影响、教育随时都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进入学校以后,学校教育对他们的成长起主导作用,但他们的成长仍离不开家庭教育。走读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主要形式,学生接触家长仍比接触教师的时间来得长。因而,父母的教育仍然是对他们成长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在美国,有两个家族都已繁衍了八代子孙。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康乃狄克州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学家嘉纳塞爱德华。由于他重视子女的教育,并代代相传,在他的八代子孙中共出了1位副总统、1位外交官、13位大学院长、103位大学教授、60位医生、20多个议员……。在长达两个世纪中,竞没有一人被关、被捕、被判刑的。另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纽约州的马克斯菜克,他是个臭名昭著的赌棍加酒鬼,开设赌馆,对子女教育不闻不问。在他们八代子孙中有7个杀人犯、65个盗窃犯、324个乞丐,因狂饮夭亡或成为残废者的多达400多人。

这两个家族的八代发家史,告诉我们家庭是子女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响,将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人生观等的形成。

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父母,不是容易做的,一般人认为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资格了,其实不然。我们知道,栽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方法,花才能栽得好;养蜂的人,先要懂得养蜂的方法,蜂才养得好;------难道养小孩,不懂方法,可以养好吗?”

全国著名家教专家徐国静老师给南京首届新父母学校的父母们进行了一场《好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讲座。讲座结束后,众多的家长带着家教方面的疑问围着徐老师久久不愿离去。对此现象,一位在场的教育专家由衷的感叹:现在许多行业都要求有上岗证,惟独做父母的不需要。每个成年人都有生孩子的权力,但又有多少父母是懂得教育孩子的呢?

刚才引用的事例和两位专家的话,总而言之,做父母要教育好孩子还真不容易。下面我就家长学校给我的命题来谈谈现代家长必备的素质。

一、威信:家长的威信是家庭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在一次家长活动中,偶然听到两位家长的交谈:“现在的孩子真是越大越难管教了。你说一句,他顶你两句,好像觉得还是他有理。”“可不,现在在孩子面前很难树立家长的威信,我有时管管他,他还说这个你不懂,听了真叫人生气……” 孩子不听话是家长没有威信的标志。而家长威信的建立,不能靠无原则的迁就、哄劝、爱抚,也不能靠物质和金钱的收买,更不能靠压制和打骂,而必须靠家长正直的品行、模范的行为和对孩子人格的尊重。家长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孩子就愿意把家长当成生活、学习以至工作的参谋和顾问,心甘情愿地听从指教。那么现代家长应该在孩子面前树立怎样的威信?怎样树立威信?作为教师和家长,以下是我的几个观点,希望能给家长朋友带来启发和参考。

1、说到做到是树立威信的基础。威信就是让孩子对家长产生一种信任感,这不是靠说教或者是打骂的方式所能建立的,家长言而有信才是最重要的。我国古代就有甑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故事。我女儿虽然只有四岁,但我还是信守“言必信,行必果”的原则,说好自己一个人睡觉,给她买《伊索寓言故事》就一定给她买;答应带她到农林大世界玩就一定做到。这样会使孩子感到家长是说到做到的,从而能自觉地听从家长的指令,接受对她的要求。

2、教育一致是树立威信的条件。有一对父母,两人的教育观点和方法很不一致,常常是各执一词。比如一个要求孩子学着穿衣、叠被,另一个却说,孩子还小呢,我来帮他还省事些;孩子犯了点小错,一个不以为然,一个却非要孩子道歉不可。俩人经常为这些事情发生冲突,搞得孩子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还老钻大人的空子,这样就很难树立家长的威信。所以我觉得教育一致、统一要求是建立威信的条件,不仅父母两人之间的要求要尽可能统一,而且父母的前后教育都要一致,要善于控制自己的言行,不能一会儿高兴起来随便地逗笑孩子,一会儿心情不好又任意打骂孩子。

3、以身作则是建立威信的关键。古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要让家长对孩子产生威信,首先父母自己要做得好。如:要纠正孩子乱扔垃圾的坏习惯,你光靠一遍遍地说还不行,还要做给孩子看,孩子看到父母的行为自然会模仿,同时也就较容易接受父母的要求了,想一想,如果父母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却要求孩子去做,孩子怎么会来听你的?身教重于言教,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做出榜样。

4、严与爱结合树立真正的威信。平时对孩子管得很严,哪怕是一点小错也不轻易放过,但每次作过规矩之后,我都要想办法去安慰她,开导她,使她感受到我们是爱她的,而不会产生对父母的畏惧、抵抗心理。我认为这种严与爱相结合的教育,最能建立真正的威信。一位母亲,有一次吃完饭,四岁的女儿把一盆杨梅端在自己面前说:这是我的,你们不能吃。当时这位母亲就批评了她,但她还不听,就把杨梅拿走不让她吃,哪知她竟拿出冰箱里的冰杨梅吃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这位母亲对她进行严格管教了。先把她“请”进书房面壁思过,一面叫他爸爸过会儿进去做思想工作,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并等事情过后,母亲不忘安慰她,让她明白 “关”她,是因为她这件事做得不对,并非不喜欢她。从那以后,女儿没犯过类似的错,有时还主动把心爱的东西留给我们吃。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威信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

5、民主管教是现代家长的威信所在。我认为家长的威信并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孩子对家长的绝对服从,或者是家长对孩子的支配地位,而是在平等交往的基础上使孩子对父母产生一种尊重信赖的感情,从而和父母建立一种积极配合的亲密关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理解、信任孩子,尽可能地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和尝试,并给与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不能怕孩子犯错误而强制孩子按大人的意愿行事。另外,家长还不能太在乎自己的“权威”和“面子”。每个人都有可能做错事,孩子不对时应该批评教育,自己做错时也应真诚地向孩子道歉,(操)这样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反而会使孩子更加信任你,尊重你,更愿意与你交流沟通。我觉得这样才是一种真正的威信

二、相信:心理学研究说明98.9%的孩子不存在智力问题,而是爱学不爱学、会学不会学、勤奋不勤奋的问题。

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作为父母一定要相信孩子,相信孩子自己也是很痛苦的,相信孩子也是非常愿意学好的,并相信孩子有能力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儿子。

"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商有问题,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他报考时,她跟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中,我们肯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觉得,只要心中始终抱着“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信念,那任何问题都会在父母和孩子的携手中迎刃而解。事实表明,没有信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三、责任:将孩子抚养、教育成人,不仅是一种法律行为,也是一种道德行为。家长应具备高度的教育责任感,在完成教育子女这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时,不要借口工作忙、孩子发展潜力不大等原因,忽视家庭教育,甚至放弃家庭教育。每一位家长应尽力承担社会赋予的神圣职责——教育好子女。

部分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没有自己的独立性;或者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等等都成了学校教育的克隆。许多家长这样对老师说:老师请多费心了,我孩子交给您了,您要怎么办都行。

教育的责任不能全委诸学校。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最早和不可替代的教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学校和家庭相互支持和配合,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不管工作多忙,都别忘了家里还有更重要、更复杂、更细致的工作——教育人的工作。

四、坚持: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智力的发展、心理的成熟、性格的完善……所有的一切都是坚持的结果。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最后的胜利。

故事中的孩子并不聪明,从老师的反映看,他甚至比一般的孩子还要差一些,但这位母亲把听到的批评变为赞美,把歧视变成鼓励,传给孩子。孩子在母亲不断的鼓励中健康成长,终于考上名牌学府。孩子的心里明白,他的一切进步都源于母亲那百折不挠的鼓励和欣赏。所以当他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孩子因着母亲的欣赏变得越来越自信,他象是一个鼓满的风帆,不停地努力奋进,终于得到了他原来想都不敢想的结果。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份持久的欣赏,结果又是怎样呢?母亲在一次次听到老师对儿子的批评后,很可能自己就先没有了信心,可能会对儿子说:“儿子,我看算了,这辈子咱也别上什么大学了,上个中专得了。”当然这种善意的安慰总比责怪要强得多,然而里面没有力量,当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这位母亲在一次次听到老师负面的评价后,仍能一次次把它们化作鼓励的话语,让孩子振奋,充满信心。这里面不仅仅是母爱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她懂得欣赏的力量和有足够的耐心。

五、快乐:父母有时会愁苦不堪,也会火气冲天和伤心烦恼,但应尽量避开孩子去发泄,让孩子看到快乐的父母。帮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自己生活得快乐,讲些快乐而幽默的事情给孩子听,让孩子知道乐观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慢慢的,他会知道如何去制造和珍惜快乐。

态度是一件奇妙的东西,它会产生神奇的力量。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实验,证实了态度的魔力。

若干年前,罗伯特博士在哈佛大学主持一项为期六周老鼠通过迷阵吃干酪的实验,其对象是三组学生与三组老鼠。

他对第一组学生说:“你们太幸运了,因为你们将跟一群天才老鼠在一起。这群聪明的老鼠将迅速通过迷阵抵达终点,然后吃许多干酪,所以你们必须多准备些干酪放在终站。”

他对第二组学生说:“你们将跟一群普通的老鼠在一起。这群平庸的老鼠最后还是会通过迷障抵达终点,然后吃一些干酪。因为它们智能平平,所以期望不要太高。”

他对第三组学生说:“很抱歉,你们将跟一群笨老鼠在一起。这群笨老鼠的表现会很差,不太可能通过迷障到达终点,因此你们根本不用准备干酪。”

六个星期之后,实验结果出来了。天才老鼠迅速通过迷阵,很快就抵达终点;普通老鼠也到达终点,不过速度很慢;至于愚笨的老鼠,只有一只通过迷障抵达终点。

有趣的是,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天才老鼠与笨老鼠,她们全都是同一窝的普通老鼠。这些老鼠之所以表现有天壤之别,完全是因为实验的学生受了罗伯特博士的影响,对他们态度不同所产生的结果,学生们当然不懂老鼠的语言,然而老鼠知道学生对他们的态度。

此一实验证明了“态度”的神奇力量。尽管现代科学还无法解释这样的实验,但越来越多的探索向我们展示我们的态度,我们精神中的力量是有能量的,是可以传递的。

六、敢于说不:父母们望子成龙心切,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环境。结果是一方面很容易使孩子养成娇生惯养的习惯,另一方面在各种要求一再轻易地获得了满足之后,孩子会逐渐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家长要学会适当地拒绝。

王晶女士是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院长助理,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她的女儿黄思路在上小学的时候曾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上中学的时候,黄思路出过两本书。现在,她就读于北京大学,每年的寒暑假,她还去美国学习钢琴。在外人眼中,黄思路是一个“棒”孩子,不仅仅是因为她学习优秀,更因为她是一个通情达理、心态良好、很善于与人交往的“懂事”孩子。

许多人问王晶,你女儿并不是神童,智商很一般,可为什么她不论学什么都那么快、那么好呢?你们用了什么特殊方法培养的她?

黄思路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像大多数的孩子一样,哭着要找妈妈、要回家。因为黄思路比班里其他的孩子小,老师被她哭得心软,就把她送回家。王晶送走了老师,对女儿说:“小朋友们都在幼儿园,还没到放学的时间,谁也不能回家。现在,你只能自己去上幼儿园了。”

女儿被挡在门外,呜呜地哭,可妈妈硬是没让她进门。

女儿知道妈妈的脾气:原则问题没得商量。最终,她妥协了,央求妈妈说:“妈妈送路路去幼儿园吧。”

王晶此刻真想一把抱起女儿,把女儿送回幼儿园。可是,她心里明白,如果今天自己送女儿回幼儿园,等于奖励了她撒娇耍赖的行为。这样一来,明天、后天……女儿还会再哭,老师还会送她回家来。于是,王晶狠下心对女儿说:“好孩子,你自己回去,下午妈妈第一个去接你。”

女儿万般无奈地走了,她是面对着家门,一步一步倒退着离开的。一边退着一边流泪说:“妈妈再见!”眼看着女儿走远,王晶关起门来大哭一场。一个母亲下狠心让孩子从小接受磨练,的确需要坚强的意志!

令王晶欣慰的是,从那天起,女儿上幼儿园再也没哭过。虽然女儿只有3岁,但母亲的举动却传递给她一个信息,那就是,有的时候一个人的愿望是会受到拒绝的,很多事情并不是随心所欲的。

妈妈的“不迁就”,带给女儿的是持久的耐力和乐观的心态。从小经历挫折的黄思路学会了接受现实,能够调整自己的行为来适应社会的规范。她善解人意,凡事先为别人着想,发生利益冲突时,她总是自觉地调整自己去适应别人,从不强求别人来迁就自己。最重要的是,她从中获得了很大的快乐,为自己能够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难题的感到自豪。

王晶说:“我所以不迁就孩子,是因为我心里想的不是孩子现在可怜不可怜,我想到的是将来。她将来大部分时间是不在我身边过的,如果我现在为她准备一个‘温室’,她会变得骄弱不堪,等她独立生活的时候才会很可怜。”

七、能力:家长要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家长,当发现孩子身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要全面掌握情况,从实际出发,辩证地、客观地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善于因时、因地、因人灵活、冷静地处理问题,切忌急躁、片面、简单粗暴的方法。

儿子一人在家做作业,淘气的小猫不时跳上桌亲昵小主人,不巧把桌上的花瓶给打碎了。妈妈回家非常生气,本想责罚儿子,但反过一想,不如借此机会教育一下儿子。

“谁把花瓶打碎的?”

“不是我。”

“要说实话,花瓶已经打碎,妈妈就不怪你了,但妈妈希望你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妈妈,花瓶真的不是我打碎的。”

妈妈不甘心,继续引导:“儿子,要诚实。列宁小时候,一次不小心也把姨妈家的花瓶打碎啦,但他勇于承认错误。妈妈相信,我们的小宝贝也会向列宁一样,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妈妈,真的不是我,是小猫。”

这时,妈妈真的生气了,孩子在妈妈的责罚中,极不情愿地承认是自己打的。

妈妈希望孩子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孩子也希望自已成为一个诚实的人,但由于妈妈处事不慎,宁愿相信“故事”,也不相信孩子,结果逼孩子说了慌。

同是这个故事教育孩子,另一位妈妈是这样做的:儿子的家庭作业经常是背书,老师让家长监背并签字证明。但小家伙老是半生不熟就来背,家长总要让他来几个反复。一天,儿子来背诵《诚实的孩子》,妈妈见机会来了。

“儿子,课文中小列宁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诚实的孩子”

“儿子,你想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吗?”

“当然!”

“好,今天背书你自己做主。要是你认为自己背不好,就再去读;要是认为自己会背呢,妈妈就给你签字。好不好?妈妈相信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儿子若有所悟,马上回到书房,看得出他比前面哪一次都认真。第二天,儿子高兴地回来说:“妈妈,今天老师让同学们背书,老师说我背得最好!”孩子尝到了自我努力的甜头,妈妈也得到了教育成功的快慰。

同用一个故事教育孩子,由于两者采取的方法不同,效果却大相径庭。现实生活中,我们许多家长习惯用成人固有的观念推断孩子,甚至用一种大人的逻辑去规定孩子的一举一动,而忽视了孩子天真的本性,结果得不偿失。其实,相信孩子是一种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好的育人之法。

比如,你想让孩子写作业,孩子告诉你:“妈妈,我现在不想写。”

你会说什么?“不行,必须写!”

完了,女儿可能会屈服于你的压力,但她会闭上自己的嘴,让你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你最好说:“是吗?你现在想做什么?你打算什么时候写作业?”

让女儿自己排个时间,到时候,你只管提醒就行了。如果她的时间不合理,你可以跟她讨价还价,商量一个双方都满意的时间。

另外,如果别人强迫妈妈做什么事,妈妈愿意吗?孔子不是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吗?女儿也一样。接受强迫是不情愿的,是被动的,是痛苦的。

妈妈从现在起,能不大声对孩子说话吗?能在说话的时候,握着孩子的手、看着孩子的眼睛,温柔地跟孩子说话吗?能在与孩子有冲突时做适当妥协吗?能适当给孩子一个管理自己的空间吗?能遇到事情想办法解决,还不是凭直觉去处理吗?

八、宽容:家长对孩子的宽容,首先要建立在孩子做错事之后,已经认识到做错,感到内疚,受到自责的基础上,而且家长应该从表情到语气都要让孩子感到,家长对他的错误很痛心、很惋惜,同时也寄希望于他将来能够改正。

俗话说,宽以待人。对别人要宽容,是做人的基本品德;对孩子要宽容,是做父母的基本素质。父母对待孩子宽容,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法。就是说,当孩子偶尔做错了一件事情的时候,作为父母应该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孩子,而不是动辄发怒,粗暴地训斥,或者打骂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孩子的那些过错行为具有偶然性和盲目性,并没有构成一种习惯,而这种偶然性,又往往是由于好奇心和喜欢模仿等原因造成的,并非是孩子有意识的错误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的宽容是对孩子的理解。孩子体会到了父母的理解,会更加珍惜父母的宽容,加倍努力使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更规范,尽力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让父母满意。

孙燕姿:我觉得他的有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值得借鉴。那就是,当你的小孩挺努力的时候,千万不要说他笨;也不要说他,这么简单怎么不会做啊。也许在你看来简单的事情,对他来讲已经是非常难的了。记得有一天,父亲很认真地对我说:“只要你用功学了,不是第一名也没有关系,倒数第一名也没有关系。”

作为父母,对于孩子的行为要做具体分析,该宽容的时候,对孩子宽容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孩子因为对某一件事性特别感兴趣或者因为好奇,所以想做就做,本来不应该做的事情他们却做了,常常出现理想与实际上的差距,有时甚至弄坏了什么东西。一句话,就是说孩子不是有意识做错事的。这时家长应该对孩子宽容。一时做错了事情或者弄坏了东西不是孩子的本意,孩子已经有了心理负担,这时,亟需父母给予宽容和谅解。父母的宽容能够给孩子留下一个想象和思考的空间,父母的谅解能够给孩子极大的宽慰和鼓励。孩子做错了事,在想过之后,父母再找孩子了解一下情况,为孩子解疑释惑,效果要比马上批评好得多。如果是因为孩子感兴趣,或者是好奇心趋使弄坏了东西,给孩子思考时间,能够激发孩子探求知识的无穷兴趣,孩子也会在心里感谢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从表面上看,孩子损坏了东西,实际是孩子在探索实验,孩子思考过后,父母再了解情况,应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让孩子继续探索,这对孩子的教育是有益的。还有一种情况,如,孩子在客人面前做错了事,给家长丢了面子,父母也应该学会宽容。如果家长不宽容孩子,当着客人的面打骂孩子,反而会丢父母的面子,孩子还会在心里埋怨父母,不仅达到不教育的目的,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坚持一错到底。教育孩子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对孩子该宽容的给以宽容,要比训斥的效果好。宽容本身也是对孩子尊重,而这种尊重很容易转化为孩子的情感体验,反过来孩子也会尊重父母,达到情感沟通,父母的教育就更有说服力了。宽容还能够创造出和谐的家庭氛围,这样的环境,同样也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比如,孩子期末考试物理考60分,父母看到这个成绩后,不了解情况,先埋怨,后呵斥,甚至棍棒加身。以后孩子的考试情况很可能再也不敢回家和父母说了。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考试,就能对孩子的考分宽容。当父母得知孩子考试没考好时,应该帮助孩子分析失利的原因,鼓励孩子不气馁,要有比学赶超的决心。这样孩子会就从内心接受父母的教诲,发奋读书。

父母学会宽容,首先应该保持冷静头脑,多了解,多分析,选择正确的方法,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教育。其次是父母的宽容,要注意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从而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决心。再其欠,父母的宽容能够促进家庭的民主,父母能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情况,增强实际教育效果。

九、学习:家长掌握一定的知识是教育好子女的前提。一方面,家长的文化知识可以满足子女的求知欲望,为子女树立热爱学习、热爱知识的榜样;曾经问过一位五十多岁参加全国自学考试的考生,他为什么这么大年纪了,还要来参加这种考试呢?他回答我道:“参加自考并不是为自己更多地获得什么,重要的是通过自考的复习过程为孩子做一个榜样。”这是多么发人深省的话,这是多么伟大的父亲。他深切地领悟到,自己的素质、品行对子女有着极其深重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家长的文化水平又影响着他对教育知识的理解。因此,家长要通过各种途径丰富自己的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对于家长来说,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教育专家,但需要家长们能了解孩子成长发育中的规律,有的家长往往会做出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产生不良效果,而因不了解子女心理,常采取训斥打骂手法而扼杀了子女创造个性的萌芽。记得一位名人曾说过:在你们的打骂声中,没有了爱迪生,没有了爱因斯坦,没有了瓦特………。因而家长要全面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个性,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为此家长们应挤出时间来学习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比如订阅像《中华家教》、《父母必读》、《家庭教育》《为了孩子》等刊物,这些刊物可以说是家长们的良师益友,家长通过这些刊物可以借鉴家庭教育方法和经验,是学习家教知识的捷径。

 

金文华200728日于村西村家长学校

 

新闻录入:金文华    责任编辑:金文华 
湟里初级中学校园网-后台管理
湟里初级中学校园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湟里初级中学主办 湟里初中网管办承办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6025909号
7*24小时支持电话:13401623773   QQ:81832713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jsxwh@163.com
建议使用IE9.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